投稿作品展示(二十六)||新时期高校师德师能建设:问题、成因及解决路径


新时期高校师德师能建设:问题、成因及解决路径


作者简介

李文彪,男,汉族,江西南昌人,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贸易经济等研究。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5部,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全国和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专家,南昌工程学院十佳青年教师、教学标兵和优秀教师,《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西科学》审稿专家。


摘  要:师德和师能是教师的灵魂和根本,师德素养与师能水平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期受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冲击,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方面的一些不容忽视新问题,文章根据多年高校教学工作的经历与体会,在透析师德师能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新时期高校教师的师德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最后结合高校师德师能现状提出了若干加强高校师德师能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师能;建设;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G645.1



2021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中强调,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高校教师要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师德乃教师之灵魂,师能乃教师之根本。师德素养与师能水平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期,高校教师的师德师能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挑战,对其建设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和师能建设,既是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如何培育与弘扬优良的师德师能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片

一、新时期师德师能的内蕴

图片

如果说“师德是教师之灵魂”,则“师能乃教师之根本”。提高师能的前提条件是具备高尚师德,而且践行高尚师德又以精湛师能为基础,两者是相互促进、同生共存的统一体。时代发展不断赋予师德师能新的内涵,强烈呼唤着师德素养和师能水平的提高。

图片

(一)新时期师德的内蕴

师德,也即教师应有的道德。师德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过程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以及与其相匹配的情操、观念和品质。它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本职要求,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新时期引领学生成长的风向标,新时期召唤注重“以人为本”的师德。

图片

(二)新时期师能的内蕴

师能,也即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包括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施教能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和教学、科研的基本能力。由于教育对象的且有鲜明的时代性、特质性和差异性,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而不能一劳永逸地使用不变的教育方段和内容,新时期鼓励“以创新为先”的师能。


图片

二、新时期高校教师的

师德师能存在的突出问题

图片


当前高校教师的师德师能总体上状况良好,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地教书育人。但由于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等因素的消极影响,高校教师的师德师能培养面临新的挑战。

图片

(一)重教书,轻育人

当前高校师德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育人意识淡漠。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不仅要教做事,更重要的是教做人。有些高校教师只顾完成本课程教学任务,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外与学生沟通、交流甚少,“上课铃响才进教室,下课铃响即拎包走人”,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漠不关心,甚至对某些需要特殊关照的学生也不闻不问,没能真正履行“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受高校教师出现的“重教书、轻育人”行为的影响,导致一些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这种现状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图片

(二)重个体,轻集体

高校作为广大青年“求知圣殿”,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知识的创新都需要团结协作,而有些教师文人相轻思想严重,重个人打拼,轻团结协作。热衷于单打独斗多,团结合作少;注重个人发展多,关心他人进步少。“重个体、轻集体”不仅影响了重大科研项目的完成和重要科研成果的突破,更是让教师的人格魅力大打折扣,进而间接地影响到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图片

(三)重科研,轻教学

教学和科研是新时期高校教师的两大职责。但是,当前“重科研,轻教学”、“牺牲教学搞科研”的现象屡见不鲜。体现为主客观两个方面:(1)主观方面。有些高校教师存在“一流的教授搞科研,二三流的教授搞教学”、“科研是受益,教学是支出”的思想偏差,为了保持自己“一流教授”的身份和保证“收大于支”,将教学当作副业,持应付的态度,违背了教师的根本职责。(2)客观方面。一方面,当前绝大数高校的职称评聘和晋升制度,科研成果占据非常大比重,甚至有些高校把科研成果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另一方面,有的高校教师在社会上有众多兼职,社会兼职活动频繁,致使其无暇顾及教学。

图片

(四)重说教,轻践行

部分高校教师忘却了“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重要性,出现师表意识淡薄的现象。上课时接听手机,坐在课桌上讲课,课间与学生互敬香烟等,这些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印象;有老师为了出“成果”,采取了东拼西凑、剽窃抄袭;还有个别教师上课信口开河,观点偏激,过分渲染社会的阴暗面,以自己的片面认识误导学生。长期如此,势必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孔子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人师表具有重要的教育力量。


图片

三、新时期高校教师的

师德师能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图片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人们称之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公众将教师看作知书达理的君子、道德的楷模,对教师们德能境界的要求非常高。然而,处于社会转型新时期,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当前高校教师的师德师能却出现了上述新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原因是什么?是个人颓废,还是社会使然?是偶然,还是必然?对高校教师的师德师能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以便采取相应对策。

图片

(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高校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利己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影响,尤其是我国正处于转型期,这些消极影响强烈地冲击着“象牙塔”中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有些高校教师不能抵制其诱惑,思想产生偏颇,导致他们对师德师能认识的偏差。当前,与多数行业相比高校教师尤其青年教师的待遇过低,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图片

(二)人才选拔和培养过程中

  重才轻德的结果

尽管在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过程中提倡“德才兼备”,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前在高校人才培养实践中,仍然存在人才判别标准和价值取向上的偏颇,再现“重智育,轻德育”、“重业务,轻政治”、 “重学历,轻素质”的现象;对高校教师唯学术化,用专业知识替代人才培养的全部内容,以偏概全,而忽视了高校教师应德能皆备,并以德促能。在人才选拔实践中,重学历和专业水平,忽视了对德之素质的要求,淡漠了对职业道德的考量。

图片

(三)高校师德师能建设制度的缺失

高校师德建设制度缺失主要体现为三方面。其一,师德教育制度落实不到位。虽然高校对师德教育一直重视,但这种教育多留于宣传号召上,较少实行有力措施。由于不少高校重“能”轻“德”、 “重业务,轻政治”的机制导向,致使教师未能参加师德教育活动积极性,多数此类活动均留于形式,取得不了明显效果。其二,师德师能奖惩机制执行不到位。多数高校对师德师能奖惩没有明确的标准,一些高校虽有但由于情面执行不严格,多数高校在职称评聘中师德表现常常被忽视。其三,师德师能评价机制实施不合理。高校在对教师考核过程中,敬业精神和为人师表等德之素质方面内容难以量化常被忽视。多从仅考量教学工作量和科研成果,这势必致使高校教师“重教书,轻育人”、“重科研,轻教学”。

图片

(四)高校教师对自身修养的忽视

师德师能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自身修养的忽视。高校教师的师德修养和师能提升的自觉性不足。当前,高校教师拥有博士头衔的不断增多,但其师德师能综合素质并未与学历成正比,甚至出现了师德下滑的表征。首先,高校教师职业认识偏差。没能正确认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真正内涵和言传身教重要性,从而导致有些高校老师对师德修养和师能提升很容易被“票子”、“帽子”、 “房子”、“车子”等取代。其次,德才观的偏颇。有的高校教师错误地认为市场经济社会的今天,教育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靠的是法治,而不是德治。其三,品德修养的忽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产业的改革与发展,使高校教师的生活节奏加快、教学科研任务的繁杂、工作的压力增大,使高校教师疲于反思自身品德修养。


图片

四、新时期高校

“塑师德、强师能”的对策建议

图片


教者,能也;师者,德也。新时期受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等因素影响,高校教师师德师能建设是一项复杂且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而且要有高校教师主动加强师德修养和以德促能的内在因素;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更需要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要有切实可行的系列保障机制。因此,要减少高校教师的师德师能不和谐的现象,培养一支德能兼备的高校师资,需要对当前高校教师的师德师能中存在问题进行标本兼治、防治结合。

图片

(一)优化高校教师的师德师能

  建设的环境

教育生态学认为教育不是孤立的过程,它与环境密不可分。要加强师德师能环境建设,只有实现师德师能与环境的协调共进,才能实现师德师能建设的生态化。高校可通过开展学术研讨、教学心得交流、思想感情交流和文艺体育活动等来营造良好的氛围,提倡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求真务实的教学科研态度,不断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通过组织创优评先的活动,树立师德师能先进的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功能,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崇尚先进的教书育人环境。

图片

(二)健全高校教师的选拔制度

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师的选拔制度,严把入口关。在高校教师引进过程中,要坚守宁缺毋滥原则,严格标准,实施严格的考察,把真正忠诚于高校教育事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高素质人才选拔进高校师资队伍。考核录用过程,实行专业水平与品德思想表现相结合,既考察他们的专业水准,又要看品行修养,并将品行修养放于首位;既要考察学历学位等显性东西,又要看道德、情操、性格、毅力等隐性东西。

图片

(三)建立和完善高校师德师能

  建设机制

高校教师的师德师能全面提升,需要一套高效的运行机制作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师德师能建设机制。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保障机制主要包括激励机制、考评机制和监督机制等。首先,建立和完善高校师德师建设激励机制。高校和相关政府管理部门需要完善表彰师德师风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制度,对师德师风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授予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和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并在其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其次,建立和完善高校师德师能建设考评机制。对高校教师的考评应突出教书育人的实绩,重点考评他们的师德状况、治学态度、科研作风和育人成效。高校应建立教师个人自评、同行互评、学生和组织评价相结合的师德师能考评机制,并把师德师能考评最后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的重要依据。最后,建立和完善高校师德师能建设监督机制。高校可通过校长意见反馈箱、校园BBS和校领导网上对话日等渠道,广泛听取广大师生对教师师德师能的反馈情况。

图片

(四)提升高校教师自身素质

新时期高校师德师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高校教师的素质。包括德之素质和能之素质两个方面。德之素质提高要求高校教师历炼“三心”,也即爱心、责任心和纯洁心。爱心是教育的精髓和灵魂,是成功教育的催化剂,师爱是一种无私的爱。爱心是基础,责任心是动力。只有在责任心的驱动下,教师才会爱岗敬业、钻研进取、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必须要有一颗纯洁的心,树立正确的价值和人生观,保持纯洁心,不为名所惑,不以利所动,淡泊名利,廉洁从教。另一方面,能之素质提升需要高校教师强化“三力”,也即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服务能力。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首要基本职业能力。这一能力要求高校教师要有科学的施教知识、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应用,以及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的立身之本。现时代,高校教师应该不仅要有“从传道、授业、解惑”传统教育观念,也应有提高科研能力、创新素质和服务社会新时代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梁德东.构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J].人民论坛,2022(04):101-103.

[2]周宏武,余宙.做好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考核的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 2022(02):15-17.

[3]韩国海.大学师德建设的内涵价值、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 2021(12):80-86.

[4]迟海波,吴暇.涵育师德修养的“君子”向度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6):177-185.

[5]刘志礼,韩晶晶.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内涵意蕴、现实困境及破解之道[J].现代教育管理,2020(09):67-73.

[6]李顺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J].中国教育学刊,2018 (S1):208-209+215.

[7]齐琦.正确认识和解决新形势下高校师德问题[J].江苏高教,2018(07):75-78.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 Morality and Teaching Ability in New Era:Problems,Causes and      Solving Path

LI Wenbia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chang 330099,China)

Abstract:Teachers' morality and teaching ability are the soul and foundation of teachers,literacy of teacher morality and level of teaching ability are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n universities.In the new period by the impact of factors such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university teachers in the outlook on life,values and ethics have been found in some of the new problems that not allow to ignore.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on the basis the foundation about the connotations of teacher morality and teaching ability,the essay elaborated the problem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 morality and teaching ability in New Era,and analyzes the reasons,finally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 morality and teaching ability on the basis of the status of university teacher morality and teaching ability.

Keywords:University;Teachers;Teacher Morality;

Teaching Ability;Construction;New Era

END

(来源声明:本文来源于“江西省科学教育学会官方投稿平台”,内容发表严格依据作者原稿,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擅自转载或修改。)